美联储会议纪要之后的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让投资者对这两个经济体的走向感到困惑。可以肯定的是,两大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已经明确表示暂时就前瞻性指引作出进一步决定还为时尚早,从而促使投资者进一步谨慎行事。然而,令人鼓舞的消息来自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其政府推动内需的努力终于起作用了。
在中国,不仅工厂活动规模扩大,消费者通胀在3月份也出现了良好的改善。制造业PMI回升至扩张区域,创8个月以来的最高区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加速至0.40%(前值:0.10%),这些都是刺激措施在发挥作用的良好迹象。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2.3%,创五个月新高(市场预期中值:1.50%)。鉴于猪肉价格上涨(即非洲猪瘟引起的供应短缺)所产生的主要偏差,该数据不一定能提供足够的上涨证据,但非食品价格的CPI也出现了不错的改善,在经历过去3个月的扁平走势之后,上涨了10个百分点至1.80%。
尽管最近的结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在未来几个月内需要监测,但中国经济看来有可能正在恢复。除了计画增加北京基础设施支出,将企业税费减少2万亿元人民币(2,978亿美元)并对制造企业实施3%有效增值税减税外,中美贸易谈判似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美双方很有可能会签署关于执行机制执行情况的最终协定。
自2019年2月底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在6.7115左右的区间内横盘整理,预计这种行情会一直持续到大规模事件出现为止。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