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周一发表评论称,进行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这是中方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共识,在充分考虑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向美方展示合作诚意的建设性行动。
“中国向来讲究礼尚往来,美方愿意回到平等沟通的正轨上,中方自然也乐意与美方相向而行。”新华社署名辛识平的评论文章称。
20多天前,中美两国元首在20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会晤,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这一结果顺应两国民意,符合全球期待,受到普遍欢迎。如何管控分歧、扩大交集?双方接下去的行动备受关注。
该评论称,合作的重要基础在于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高度的互补性。有分析指出:美国的玉米、大豆平均单产分别是中国的1.42倍、1.49倍,而中国的小麦亩产是美国的2.59倍。从美国适当进口一些农产品,正是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利用。
与此同时,农产品进口作为有益补充,与坚守国内粮食安全底线向来主次分明。“把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这一点不会有丝毫的动摇。”
此外,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就算不从美国进口,还是要从其他地区进口。从表面来看,这是中国猛增的肉蛋奶消费急剧拉动了养殖业,加工饲料的需求因此也水涨船高;从深层次来看,这是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具体体现,不断扩大的内需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源动力。
“进行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是中方信守承诺的表现,是以实际行动对美方近来释放的积极信号的回应,切实推动双方在解决问题的正轨上相向而行。”
评论强调,无论前路如何,无论未来还有怎样的不确定性,中国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底气。
新华社周日报导,中美双方正在落实两国元首大阪峰会期间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已有有关中国企业有意继续自美进口部分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1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