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BIS)周一表示,全球每日汇市成交量激增至6.6万亿美元,创纪录最高,而且英国退欧不确定性并未妨碍伦敦保住全球最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
国际清算银行在2016年公布的上一份外汇调查中,汇市成交持续萎缩,因为银行和对冲基金交易热情减退。BIS每三年公布一次外汇调查,被认为是对汇市这一全球最大金融市场进行的最全面的调查。
但最新调查显示,汇市成交反弹,每日成交额较2016年的5.1万亿美元跳增29%,受益于外汇互换活动大幅增长、新的自营交易和高频交易公司崛起、以及对新兴市场货币需求升温。
但每日全球外汇成交额大增掩盖了该领域面临的日益加大的阻力。其中之一是银行和投资者用来对冲外汇曝险的外汇互换增加,其所产生的营收通常少于以往那种单纯的现汇交易或者比较复杂的结构性交易。
BIS调查显示,现汇交易量继续下滑,在日交易总量中占比从2013年高点38%降至30%。外汇掉期交易在日交易总量中占比提高,在2019年4月达到49%,前次调查为47%。
“外汇衍生品、尤其是外汇掉期交易增长,超过了现汇交易的增长,”BIS称。
BIS整理了遍布53个辖区近1,300家金融机构4月报告的交易量数据。
BIS在另一份调查中表示,店头利率衍生品市场规模较2016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逾一倍至6.5万亿美元,主要是“在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前景生变下,对冲和仓位调整增加”推动。
BIS称,报告的改进也促进这一增长。英国在日交易额中所占份额最大,在每2美元的利率衍生品交易中占近1美元。
**伦敦仍居主导地位**
调查还显示,英国继续在外汇交易领域占据主导,否定了怀疑派的观点,即预测英国2016年公投的退欧决定将损害英国金融服务业。
外汇交易堪称伦敦金融业皇冠上的明珠。行业专家表示,伦敦在时区上享有便利性,外加在外汇交易基础设施和人员方面的掌控权,意味着该行业有可能在一切英退不确定性面前毫发不伤。
BIS称,伦敦在每日交易额中所占比重由2016年的37%上升至43%,美国的比重从20%下降至17%。在亚洲,香港交易额的上升抵消了新加坡和东京市场的颓势。
“这体现了伦敦长期以来的全球交易关系、交易对手集中度以及在科技设施方面的持续投资,”电子现汇交易平台ParFX的首席执行官Dan Marcus说。
“就外汇交易而言,毫无疑问伦敦仍然是全球的杰出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交易活动激增87%,成为第八大外汇交易中心,排名从2016年的第13位大大提升。
**新兴亚币占比增加,日圆下降**
美元在全球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所有交易的88%。
主要货币及其占比排名变化不大,不过美元/日圆交易波动率下降,导致日圆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17%,仍排名第三,在欧元之后。
英镑占比保持在13%,尽管英国脱欧引发波动率长期震荡,英镑仍排在澳元和加元前面。
新兴市场货币占比从2016年时的21%提高至25%,BIS称主因港元、韩元、印度卢比和印尼卢比的交易激增。
尽管中国近年来努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但该调查显示人民币交易增长势头与整体市场一致;人民币市场份额为4.3%,落后于瑞郎。
墨西哥披索和土耳其里拉的排名下降,其中土耳其在2018年遭遇货币危机。
BIS称,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的银行在全球总交易中占比为55%,交易额激增至3.6万亿美元。“其他金融机构”包括非报告银行、对冲基金、自营交易公司、机构投资者和官方金融机构。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19年9月17日